抑鬱症︱CNN指聖誕特別易分手 胃口增易失眠可能患季節性情緒失調 照燈有一定療效
- 臨床心理學家 廖嘉敏女士
- 2020年12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1年7月14日
單身的你在聖誕節看見一對對情人慶祝聖誕 ,是否很羨慕?但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聖誕節前兩星期是分手的「旺季」,原因是冬天會容易有季節性情緒失調,情侶容易吵架,雖然這未必是單一因素,但究竟甚麼是季節性情緒失調呢?
日短夜長影響褪黑激素及血清素分泌
臨床心理學家廖嘉敏(Carmen)指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不過住在北半球的人影響會較明顯。「有些學者相信這與褪黑激素有關,當入夜時大腦會分泌褪黑激素,令我們有睡意幫助入眠。冬天有些地方日短夜長,令大腦分泌更多褪黑激素,容易感到疲累想睡覺;另一說法是太陽會為大腦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是幫助調整情緒,當陽光減少血清素亦會減少,所以有機會影響情緒。」
Carmen指季節性情緒失調是抑鬱症的一種,兩者症狀非常相近,分別是季節性情緒失調患者大多有以下症狀:「通常胃口會比較大,喜歡吃甜食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令體重增加;長時間睡眠但一直覺得疲累,亦會伴隨其他症狀包括生理、思想認知及行為方面,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假如以上症狀在轉季時維持兩星期或以上,並連續兩年有這個模式,其他時間則相對平穩,就代表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
天氣並非唯一因素
Carmen解釋天氣可能並非唯一原因,「任何情緒困擾都不能只靠單一因素解釋,要考慮更多不同因素,例如是基因遺傳或其他生活壓力等。聖誕節對於經濟有困難的人可能會帶來更大經濟壓力,而交際有因難的人可能會覺得孤單,從而引伸情緒問題。」
光療法以燈箱代替陽光
別以為這種情緒失調屬季節性,待轉季後便會好轉,患者如不及早正視,輕則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嚴重可能會有輕生念頭。而治療方法除了一般的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外,亦會用到光療法,「光療法的意思是醫生讓患者對着模仿日光的一盞燈或燈箱,原理是代替秋冬缺少的陽光,希望能減低身體分泌的影響,不少研究指光療法有一定效用。」
媒體平台:健康蘋台
內容提供: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記者:馮思穎
攝影:劉永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