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沒有興趣

21 September 2020

「退休後,每一天都變得好長好長,我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早上看見路人擠地鐵趕著返工,更覺得自己好多餘.....」

 

「仔女都大了,他們一個一個結婚搬走後,當忙碌的照顧任務停頓下來時,才發現我再沒有什麼可以忙了....」

 

「化療的療程很漫長很難捱,當朋友都叫我做些喜歡做的事讓心情好一點時,我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

 

在臨床工作裡,以上的情況經常遇到。說著「我沒有什麼興趣呀......」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已婚單身、學歷多少。為什麼當既定的忙碌生活被迫停下來時,有些人好像失去了軸心一樣,不知何去何從呢?跟個案探討時經常發現的因素包括:

 

1. 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循規蹈矩,照單全收父母師長對自己的期望,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走進既定的角色模型,沒有「我喜歡做什麼」或「我想做什麼」的概念。

21092020_我沒有興趣.png

2. 相反地,有些人自少被長輩安排不同的「興趣」,可惜在過份催谷或者錯配下,他們不單感受不到内在的滿足感、甚至重覆地遭遇挫敗,所認知的「興趣」等同另一個硬食的任務,自然不想多一樣「興趣」吧。 

 

3. 工作佔據了大部分人的時間,而且不少人習慣套用社會標準,依據工作的能力、收入、地位、上司的評價來確認「我有價值」。可惜的是,當工作的性質並非配合個人的優勢或價值觀時,而又長久缺乏自主性地追趕盲目的目標和標準,日子久了便會磨蝕了掌控感,發自内心的動力消退了,連自主地探索生活趣味的能量也所剩無幾了。一旦工作因為環境或身體條件而停下來,「我的價值」便被立即凍結一樣。當生活不再被支配,反而適應不來。

 

習慣了這樣,一下子想不到要拾起什麼興趣來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這並不代表不可能重新自發地探索一下!所謂探索,即是在我們找尋前不知道它是否存在、在動手嘗試前不知道實質體驗如何。所以,我不時希望可以跟他們一起展開探索。每次經歷個案從說著「我沒有興趣」的那一天到後來覆診時給我展示插花作品、攝影集、書法、咖啡調配證書等時,都讓我看到了重拾生命力的臉容。

 

說到這裡,筆者突然記起中學時一邊幫人補習一邊交學費拉二胡的日子。即使那時的演奏水平是讓我爸爸忍受不住而嘗試用錢打發我到樓下買零食的程度,但那時完全自發地為自己想要的去探索的衝勁,現在想起心還是暖暖的。

撰文: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