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到底去了哪裡?

28 November 2020

患上末期癌症的她,穿著端莊得體地坐在我面前。她的舉止談吐優雅,對於忙了好幾天而眼圈盡現的我而言,我比較像個患病的人。

 

雖然醫生當初為了希望她就著癌症轉壞而來接受心理輔導,但在好幾次的面談裡,她只侃侃而談如何維繫公司的業務、滿足客戶下屬和家人的需要、兼顧其他公職要務等。至於跟病情有關的對話,她一直在迴避。

 

「我有想過退下來,但他們還未準備好,同事還需要我的扶助,公司還需要我。」她堅定地說。

 

「你一手建立了成功的事業,付出過這麼多,別人又被你照顧得妥妥當當,這一切想必也讓你很難放下吧。」我嘗試回應她的不捨,然後再探聽一下這份不捨背後有沒有其他因由。


「我聽到你一直努力地回應身邊人和事的需要,那你現在最需要的又是什麼呢?」她對這問題顯得有點愕然,停了片刻雙眼通紅

地枱頭望我 :「都已經太遲了,病情到了這個地步,我的人生還

28112020_我到底去了哪裡.png

能有什麼?」有時候,把一樣東西捉得太緊,是害怕一旦放下它便沒有其他可以握住了。

 

「我不敢想這個問題,一想起便會質問自己,這五十多年來,我到底去了哪裡?」自讀書時期開始,她每天應付的,都是別人想她做的事,當別人的無範。連想生別人的氣,也要顧慮夠不夠得體。

 

待她平伏下來,我輕輕地問:「想像一下,如果其他人都看不到、也評論不到你在做的事,你會想做什麼?」

 

「我好想躺下來煲韓劇.....」說罷,她破涕為笑。

 

確實不能輕看韓劇的力量,從她往後幾次覆診時的滙報,我看到了屬於她的年輕光采。

撰文: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