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波疫情爆發嚴峻,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連日出現,不少人變得比之前更加不安和焦慮。焦慮本是正常的情緒,讓我們保持警惕應付危機。不過,持續地處於戒備狀態下,壓力可能會積累得不勝負荷。如何去維持身心健康去應對這場持久戰呢?以下是一些小建議:
1. 理智Fact Check
在現今任何人都可輕易發佈和轉發「猛料」的年代,對於傳來的錄音或片段,要作客觀理性分析,確認訊息的來源和可信度。否則,焦慮和壓力隨時無辜飆升。
2. 按時熄Mon
有些人每隔個多小時便上網查看確診數字、牽涉地點等。這樣不旦未能實際地減低染疫的可能,更容易令人陷於持續的焦慮中。嘗試將獲取疫情資訊的時間設限,好讓自己專注處理日常工作,維持安排生活的主導權。
3. 調整想法
焦慮感失控可能源於想法出現了偏誤,災難化了當前的情況。「大廈有確診個案,即是自己也一定中招了」, 這是可能的事,卻也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消毒家居等。嘗試提醒自己釐清想法和事實,以積極行動來應對眼前處境。
4. 做到就做
分辨什麼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 (如防疫措施, 做運動),什麼是不能控制的事 (如疫情何時完結)。有人甚或會為擔心出現的情況(如入住隔離營)做好準備,讓心踏實下來,這也是應對焦慮的策略。
5. 調劑生活
應付持久戰,更需要為抗疫生活加點調味料,享受放鬆和滿足的時刻。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大前提下,確實很多活動都不能如常進行。就像今年的暑假,無論大人小朋友都不能像往年地過。但從另一角度看,這也許是個時機去發掘平日無暇嘗試的事。近來冒起的鄰居㕑神、家居健身達人等,正是從限制裡創新、打破慣性模式的好例子。當然也別忘了善用科技維持與親友的連繫。
6. 用心呼吸
各種擔憂和低落情緒容易把心神牽扯到未來或過去,讓人看不清當下。我們可以透過靜觀練習,在一呼一吸間覺察和接納自己的思緒和感受,安定心神,從而作出更有效的回應。
媒體平台:Go Fever 高燒醫療健康資訊
撰文: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Comments